点击数:431 更新时间:2024-04-30
4月27日,南京艺术学院民进支部在江宁区谷里街道“知行耕读学堂”成功举办“艺术实践生态文明——新乡村建设调研与专题研讨会”,江苏省政协委员、民进南艺支部主委、艺术研究院院长顾平教授,图书馆副馆长、民进支部原主委孔庆茂教授,支委陈丽君、孙昕昱、徐宝娟,会员陈雪晴、腾达、陈星儿等参加会议。活动还特邀校纪委办副主任、刘义研究员,人文与博物馆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系吴竹雅博士参加。顾平主持研讨会并致辞。
顾平在致辞中强调了艺术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密切联系,较为详尽诠释了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工作者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艺术家应利用其创造力,主动创作反映生态理念的艺术作品,以增强公众环保意识,艺术教育工作者应将生态文明元素融入教学,培养学生的生态责任感,并通过跨学科合作,培育具有创新思维的艺术人才。
孔庆茂特别提出生态文明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认为生态文明的实践不仅关乎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更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生态文明的实践能够让学生在亲近自然、参与环保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心灵的净化和情感的满足。这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压力,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孔教授的分享引起了与会者的广泛共鸣,大家一致认为,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艺术教育和学生管理中,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还能够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这一观点为艺术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孙昕昱提出艺术教育工作者应当利用艺术的力量,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责任感,通过艺术创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悟自然之美,从而激发他们对环境保护的内在动力。刘义从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出发探讨了艺术如何反映和促进生态文明的理念。吴竹雅分享了在乡村文化振兴以及非遗保护方面的研究成果,强调了艺术在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中的重要作用。
会员们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艺术践行生态文明的路径。陈丽君从教学的角度出发,分享了她在艺术教育中融入生态文明理念的实践经验,提出艺术教育不仅要传授技艺,更要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责任感,引导学生用艺术的方式关注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徐宝娟、陈雪晴、腾达、陈星儿等也分别结合自身的创作与教学从不同角度探讨与分享了理论思考与工作实践。研讨会气氛热烈,大家畅所欲言,通过研讨深刻认识到实现生态文明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推动,作为高校教师也肩负重要责任和使命。
下午,与会人员前往南京市江宁区谷里街道“大塘金香草谷”,实地考察新乡村建设成果,深入了解了当地如何将艺术融入乡村建设,以及艺术如何助力乡村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民进支部将依托“美美与共•艺术同心”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将此次研讨和考察成果转化为我校具体的艺术实践项目,以艺术的力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新乡村建设贡献南艺统一战线的智慧和力量。
(南京艺术学院民进支部)